发布时间:2025-07-29 09:00:41
夏日的江畔,夕阳将江水染成金色。34岁的红新救援队队长谢溪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目光紧锁在远处几个戏水的市民身上。“注意安全!请勿靠近深水区!”他一边用扩音器喊话,一边快步走向岸边。身旁朝阳阁点位的应急服务驿站里,救生抛投器、AED除颤仪等应急救援设备整齐陈列,急救箱里防中暑药物、止血绷带一应俱全。4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清点装备,准备新一轮巡查。
在黄石港区磁湖路与长江交汇处,朝阳阁、飞天白鹭、江南旧雨三个应急服务驿站如三颗明珠,串联起城区10公里水域的“生命防线”。这三个驿站是在黄石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协调下,由黄石港区应急管理局联合区红十字会等单位,结合沿江防汛、防溺水等区域风险特点,于去年和今年分步打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。它们虽面积不大,却暗藏“玄机”。日常,它是防溺水宣传的课堂,志愿者在此进行心肺复苏、水上救援等项目的训练,紧急时,它秒变“前线指挥所”。“去年我们只能拎着装备在岸边暴晒,现在有了驿站,就像有了家。”谢溪感慨道。
在江南旧雨点位应急服务驿站的二楼,无人机停机坪即将投用,未来将实现覆盖磁湖全域的空中巡查。“无人机可实时追踪到落水者的轨迹。此外,冲锋舟能顶着风浪救援,几分钟的时间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。”红新救援队志愿者余迪拍了拍身旁的救生艇,眼里泛着光。这位平常开有轨电车的司机,下班后总爱往驿站跑,“大家来自不同行业,但守护生命的初心一样滚烫。”余迪说。数据显示,暑期以来,三个应急服务驿站的志愿者日均劝离野泳者累计近千人。
7月8日下午4点30分,一场突发救援让志愿者们至今心有余悸。磁湖北岸突然刮起大风,20多名野泳者还没意识到被浪推向深水区。“扩音器喊破嗓子也没用,几个老人孩子快没力气了!”谢溪回忆道,等这些市民发现浪急了想再游上岸已有些力不从心。于是,谢溪和余迪戴好救生设备率先跳入水中,其他队员有的划桨板、有的抛救生绳、有的在岸边接力,构成一幅紧张而有序的生命接力图。当最后一位老人被拖上岸时,所有人的衣服都能拧出水。
这样的“生死时速”并非个例。暑期以来,每个驿站日均至少出动4名志愿者,从下午4点到晚上八九点,至少要完成20轮巡查。退休教师刘纯是队伍里的“救护能手”,她总带着小喇叭沿磁湖行走,“有些市民嫌我唠叨,可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安全回家,比啥都值。”刘纯笑着说。
如今,这些应急服务驿站的意义远不止于防溺水。上月暴雨,朝阳阁点位的驿站成了市民的临时避灾点。汛期抢险时,这里是前线调配中心;寒冬酷暑里,它是环卫工人的避风港;迷路的老人孩童能在此找到方向,突发疾病的游客获得急救。
“它像街角的‘应急便利店’,谁有需要都能推开这扇门。”黄石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,这里建的不仅是应急站点,更是群众遇到困难和紧急情况时能依托的港湾。
本文由社会消防服务信息网转载自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网站